处世要道 不即不离

原文

处世不宜与俗同,亦不宜与俗异;作事不宜令人厌,亦不宜令人喜。

注释

俗,世俗。

译文

为人处事既不同流合污陷于庸俗,也不故作清高标新立异;做事情不应该使人产生厌恶,也不应该故意迎合讨人欢心。

评析

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是很难的,因为这既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准,还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。不同流合污、不阿谀奉承是对的,但还要尽量避免小人的打击排挤;至于标新立异,故作清高,使人见而讨厌,令常人觉得是怪物,也不足取。君子不惧小人恶,但也应当保持自己的人格避免哗众取宠。

咀嚼菜根

危行不容于衰世,孤立聚尤于众人。

——沈约《宋书》

天下有道,则行有枝叶;天下无道,则辞有枝叶。

——《礼记·表记》

人有雅素之守,然后志不矜,行不污,此学者出门第一步。

——汤斌《汤潜庵集·语录》

有志气无学问,至欲用学问时,往往被穷,始知志气不可空抱。古今之兴亡成败,时事之坚瑕难易,眼明胆定,而辨才足以指画前筹,始成一佳士。

——傅山《杂论》

菜根典故

孔子特别讨厌好好先生,他把这种人称之为乡愿。孔子说:“乡愿,德之贼也。”他的意思是说:“好好先生,是败坏道德的人。”孔子的这个观点,影响深远,也有些难以理解。到了战国时期,孟子学生万章就对此感到困惑不解。有一次,万章问孟子:“什么样的人是好好先生呢?”孟子解释了一通,最后概括说:“像宦官那样满面堆笑、四处讨好的人,就是好好先生。”

万章还不明白,又问道:“一个人,全乡的人都称赞他是老好人,他的所作所为都表现出是一个老好人,孔子却说他败坏了道德,这是为什么呢?”孟子回答道:“这种人的特点是,想要指责他,又找不出什么大毛病;想要责骂他吧,也没有什么值得责骂的。他们只是顺时浮沉,随波逐流,做人似乎忠诚老实,行为好像方正廉洁。人们都喜欢他,他也自以为正确,可是实际上完全与尧舜之道相背离,所以孔子称这种人是‘败坏道德的人’。”

海阔中文网-中外名家首页海阔中文网-中外名家经典

菜根谭